打造春节文化国际传播亮丽名片

发布时间:2024-11-01 08:03:12 来源: sp20241101

  【文化评析】

  作者:黄典林(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年三十看春晚,已成为几代中国人文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数字新媒体主导传播的全球化时代,如何把总台春晚打造成春节文化国际传播的亮丽名片,以更具创新意识的国际化媒体语言和传播方式,讲好中国年的故事,把春节文化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传达给更多人,是新时代春晚实现创新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春晚不只是中国观众的新年俗,同时也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年夜饭,是维系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媒介仪式。早在春晚崭露头角的20世纪80年代,创作团队就已经注重邀请港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同台演出,营造海内外中华儿女一家亲的文化氛围。从早期的《我的中国心》《冬天里的一把火》,到今年的《礼序》,春晚舞台上演过许多体现故土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与时代文化脉搏紧密相连的经典作品,对海内外一代代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总台春晚的传播范围也突破华语文化圈,逐渐进入更多国际观众的视野。春晚节目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艺术价值,不断推出突破语言和文化边界的高质量歌舞作品,赢得了不少非华人观众的喜爱。在呈现形式上,从单一演播厅到主会场与分会场多演播场地联动,从传统电视到大屏小屏互动,从标清到4K/8K超高清画质,春晚始终求新求变,不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与此同时,国际传播渠道体系建设也助力实现春晚高品质内容全球覆盖。以2024年为例,总台春晚海外传播量创新高。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频道和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联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和报道,全球阅读量超6.49亿,视频观看量超2.1亿。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为6044万次,较去年同时段提升46.77%。凭借高品质的内容和全球化的传播渠道,总台春晚已成为向国际公众传播春节文化的重要媒介力量。

  无疑,总台春晚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大,与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社会的进程是同步的。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方面,春晚具有广阔的国际传播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节目属性上,春晚具有面面俱到的大联欢性质,每个节目既要围绕一个鲜明主题,又要满足不同观众的观赏感受。在面对非华人观众时,如何在表达区域文化的基础上,上升到超越区域文化、凸显人类共通价值关怀的普遍性层次,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功底、文化功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在呈现方式上,如何在注重体现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绵长和中国人的情感思维基础上注入更多具有共情效果的情感元素,成为当下春晚创作者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可以看到,春晚一直在尝试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方面的进一步升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好发挥总台春晚的文化传播媒介作用,在巩固和发扬既往成功经验之外,可从以下几个方向继续发力。

  首先,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追求讲好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春节所蕴含的“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美好寓意,以及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具有跨文化共情价值和国际传播力的软实力资源。春晚在展现以中国为核心的华人世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还应更好地融入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主题,在春节文化中挖掘能够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要素,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媒体语言将这些理念呈现出来。

  其次,以本土性和全球性兼容的媒体语言传达春节文化之美。近年来,随着总台国际传播“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春晚歌舞类节目在非中文母语的观众群体中获得了可观的热度,“破圈”趋势明显。总台春晚中,以《晒share》为代表的不少节目,已经具备这种本土性和全球性兼容的特质。

  再次,建构以春晚节目IP为核心的多元化春节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春晚作为一个中国媒体文化品牌,其中许多节目已经成为经典IP,具有向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形态持续转化的巨大潜力。在注重节目本身的创意、制作和发行之外,还可以逐步扩展到与节目相关的其他周边产品和各类线下互动服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总台春晚可以走得更远,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